回忆:我与我的高中

前提

因为没有什么好水的了,正巧又是新年,就回忆以前的东西水一下吧。这篇文章是一篇两万字大文章里拆出来的,全文8000字左右,说的是上大学以前的经历,主要讲高中的日常和内卷内耗的故事。

本文字数较多,以回忆为主,讲点以前的故事以及自己的一些想法。读来难免枯燥,因此放上bgm。

渣音质见谅,注意音量!

正文

内卷,多数人竞相付出更多努力争夺少数有限的资源;内耗,因内部不协调、矛盾而无谓地消耗资源。

内卷加上内耗,双重折磨是要吃人的。

高中前经历

我是农村家庭的孩子,小升初时就吃了没文化的亏。县城里的初中入学,要求必须在县城里有常住地点,租房或者自己有房,否则就只能在留在农村读初中,要不然留级再来一年(不禁想到小学一个同学15岁还在读六年级,他要是上了高中,等高三都21岁了)。然而等我家知道这个消息时已经晚了,城里的房早在小升初考试前就租得差不多了。在租到房子前不能入学,但想要再花时间找房子租,就得错过入学阶段了。怎么办呢?农村人没钱没权,就只能从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下手了。求爹爹拜奶奶,最后找到了县国土局,一个看上去和教育毫不相关的地方。自然得问我成绩怎么样,我也就说了,300分考了292分。成绩还可以,不然早回乡下念初中了。然后就稀里糊涂地,上了个还算一般的县城初中。不过国土局是怎么能和教育扯上关系的呢?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问。

在我的小县城里,中考分流。除去复读的,辍学的,和航空公司来班级招去培训当空姐空哥的,每年还有一半的考生能上高中,剩下的一半都去了中专。看起来这两部分人竞争似乎很激烈,其实不然,真正卷的只有初三。因为到了初三,正好还有一半人想着学习,而剩下一半人早早就找好了出路:要么留在周边县城里打工,要么回去帮父母开店,要么自己搞个小生意做做,如果是农村孩子走投无路了还能回乡下种田,田地永远是农村人最后的后路。

为了更合理地赶更多的学生进中专进厂,我们还大刀阔斧地搞“减负教育”,不许考试,不许写试卷。有回老师匆匆忙忙地来班级说“教育局要来检查了,赶快都把试卷收起来,待会别露出来了”。过了一会儿来了个领导模样的人,刚一进门,有个学生就急忙打开书包要掏试卷出来,那个人连忙给他摁了回去。“不要把试卷露出来,听到了吗!”然后就走了。我们至今未知那个人究竟是学校里的人,还是真的教育局里的人,希望不要是后者吧。

中考之后,除去成绩特别优异的孩子去了市里或者合肥读高中,绝大多数学生都还留在县城里。县城里有三个公立高中,正好对应了上中下三等。在我们镇上,如果谁的孩子考上了上等的高中,是要到处找机会炫耀一番的,就连走在街上脑袋都要多抬起两分,逢人还要问别人家的孩子考的怎么样。如果成绩一般或者中下,但又不想去中等的学校,还可以花上几万去读私立高中,分不够也能按成绩档次花钱买。放在多年以前,甚至还可以买分去上等学校,一分一万块钱,不过现在不行了 。我的中考成绩还可以,去了上等的高中。进入之后又搞分班考,十几个班里又分一班二班是重点班,我进了二班,后来高二又被调到了一班。

一天日程-痛苦的生活

到了高中,就只能被迫参与内卷了。谁都想考个好点的学校,但一共就那么些个名额,所以只能埋头苦卷,卷的昏天黑地。最卷的就是高二下学期和高三上学期,高三下学期反而要稍微轻松一点。印象最深刻的是,每天6:30去学校,中午12:00休息到13:15,然后晚饭半个小时,晚自习上到23:00。

我每晚23:40到0:00左右洗个澡吃个饭啥的准备好,倚靠在床头,搞个床上小桌子(不在桌子上写,是因为实在太冷了,也没有空调),写一张试卷,一晚数学一晚理综交替着写。数学好点,2:20左右就能写完;理综是真的折磨,要写到3:00多,经常是写一半睡着了,睡个5分钟10分钟,头低下来惊醒了,再接着写。不论数学理综,有时候几乎快失去思考能力了,正好又遇到难题怪题,就这样盯着发呆过了半个小时。如果写完了,数学一般会全部订正;理综有时候订正三科之一,剩下的第二天课上订正,有时候就全订正了。所以每晚搞数学一般是3:00睡,理综一般是3:30到4:00睡。

前期可能还能挺住,到后期有点吃不消了,总是容易写着写着就犯困,白天也容易困,所以只能借助外力的帮助了,君子善假于物嘛。高二时买了几瓶薄荷脑结晶,那东西劲是真的大。一开始闻一口,还神清气爽的。后来闻着没啥用了,就倒一点,用手指抹脑门上,像涂风油精似的醒脑。但是也没啥用,虽然脑壳冰凉的,但还是想睡觉,索性就直接抹嘴里了,那个苦辣腥涩味啊,至今难忘。因为实在太难吃了,确实有点用,但是我真的吃不下去,就连现在写文章时想到都有点反胃。所以高三时改用咖啡因了,淘宝上买的罐装咖啡因药片,也不知道纯度怎么样。写着建议每天最多吃一片,我一开始怕吃多了会产生药效抗性,毕竟后面还要吃一百天呢,就只敢吞半片。然后有点效果,但不多,估计是纯度不够。索性就每天晚上零点前吃半片,中午吃半片,效果也还可以,只不过每次吃的时候都有点想笑,也不知道是笑我自己还是在笑什么。后来一天吃两片的也有,不过也就吃了一个月左右,之后几个月就另有情况了。

因为严重睡眠不足,每天骑电动车去上学路上几乎都是无意识状态。是的,初中时早上很困,潜意识还只会帮我做操,不知不觉地就跳完了;到高中时,潜意识已经会帮我骑车了,过弯自动转向,等反应过来时已经到教室底下车库了。另外,因为早上要多睡一会,起得晚点,每次都是全速行驶。我的车是电动自行车,限速25,把限速蜂鸣器拆了,到15就响太烦人了。路上经常想着迎面来辆车创上来就解脱了,因为他逆行全责,旁边很多车辆来往且有大量监控摄像,最重要的是我是学生。

如果我被创死了,因为我是学生,他能赔我家六七十万,我是农民就只能赔我一二十万,是老头就只用赔三五万了。如果我残了,那不管我是啥身份,手术费住院费医药费营养费误工费加精神损失费有啥编啥少说能薅他个两百万的朝上。所以经常有人撞重了,一看还没死,就补个刀,再撞一次或者来回碾他两轮,让他死得透透的,关个一二十年的总比撞残了要划算得多。如果是在破乡下,聪明一点的做法就是下车看看伤势,轻伤正常处理,重伤(比如流血比较多的)立刻报警,在现场留下自己的充足信息(如果没有东西可以用就留在车上,弃车逃跑),等救护车来时人早就凉了(例如在镇子里,我家门口就出了个交通事故,到县城正常速度是四十分钟车程,结果过了两个小时救护车才来把人拉走,而等到医院至少还得开半个小时。如果在更穷的山村里,少说也要三四个小时救护车才能到),这么长时间流血也能给他流干了。事后一口咬定,不懂得任何抢救知识,而且是“因为害怕家属殴打而逃离现场”,是有几率不构成肇事逃逸的。为什么在破乡下要逃呢?因为留在现场,家属能找一二十人过来往死里打,就算打死打残了也是轻判甚至不判。如果是在偏僻没人的地方,就不需要逃跑了,警车和救护车会比家属先来,打得重了还会拉架,也不用算肇事逃逸了,当然肯定也得“不懂得任何抢救知识”。

幸运的是,我和其他车子都比较遵守交通规则,还是平安的活下来了。虽然我可能天天都在违规,但我不懂电动车的交规,也就不算违规了。虽然如此,每天犯困骑车,当然也有过翻车的经历:

冬天时路上结冰,车轮容易打滑,最惨的时候光一天就跌了三次。跌的轻的话就是侧翻,车压在一条腿上,扶起来就接着骑了;重的时候车直接就飞出去了,像打冰球似的(每次打这个词就烦,明明读shì de要给我矫正成sì de)滑个几米远。这时候就没法直接骑走了,因为裤子沾了地上太多泥,得把泥打掉再走,不然泥干了坐着挺难受的。如果摔到手还好,手臂不能弯了手腕还能写字,没啥影响;摔到腿就比较难受,因为上下车库不方便,下课就没法和同伴骑车兜风去小卖部了。不过不管摔到哪,正常上学过个几天也就好了,没什么重大影响。

一次比较严重的是在校内,我直行去高三车库,另一个学生朝我的左后方直行去高二车库,在岔路口撞上了。我的责任肯定比较大,因为我是无意识骑车,比疲劳驾驶还离谱,我完全没有任何撞上之前的记忆。等我清醒过来时已经在地上了,幸运的是对方没受什么伤。我的车断了一个脚蹬,掉旁边草丛里,我给捡回来,发现安不上又给扔了。我的左膝受了伤,也不知道伤势如何,我也不敢看。等过了早自习有点撑不住了,去了就近的医院,抹了点红药水就算完事了。之后以此为借口在家待了十多天,得以喘息一阵子,算是因祸得福了。

如果安全地到达了教室,就开始早自习,站着读语文或者英语。我喜欢到教室外面靠着墙读,可以摸会鱼,也不用站得那么累。然后早自习下,趴桌上睡觉。第一节课,趴桌上睡觉。第二节课,趴桌上睡觉。第二节课下是大课间,有25分钟。如果跑操就比较幸苦,往往跑完就上课了。如果跑完还有三五分钟就跑去食堂买饼(后面就直接骑车去了),到课上吃,老师讲一句我啃一口,其乐融融;如果不跑操就骑车去食堂买饼吃,一般吃完了正好也就上课了。如果特别困,就托同学带个饼,自己先趴桌上睡会。第三节课,偷偷写自己买的资料,包括写新题目,也包括订正前几天的试卷,偶尔趴桌上睡觉。第四节课,偷偷写自己买的资料。第五节课,偷偷写自己买的资料。

中午回家吃个饭然后睡觉。这是一天中最痛苦的时候,因为12:10到家,吃完饭12:30开始睡觉,1:00就得起床了。好巧不巧的是,我入睡正好需要半个小时左右。所以我的入睡就是,一边躺在床上胡思乱想,一边因为无法入睡而感到焦虑。越睡不着越焦虑,越焦虑越睡不着。什么时候精神恍惚了一下,对我来说可能就是一瞬间的事情,也就算是睡着了,睡过了,然后接着胡思乱想到1:00起来。多数时候是,就恍惚这一下,下午就不困了。少数时候,没有这一下,下午就困得要命,连睡四节课都有过。

有时中午没睡着,下午来就得先睡两节课,不然咖啡因都顶不住。一般情况是,第一节课,偷偷写自己买的资料。第二节课,偷偷写自己买的资料。第三节课,偷偷写自己买的资料。第四节课,偷偷写自己买的资料。5:30放学了(有时是5:10或者5:20),有时候回家吃一顿;有时候是在学校买个饼吃;有时候是去校外吃碗肉丝面,回来买个炸鸡腿;极偶尔也去吃顿肯德基或者麻辣烫。然后开始一二三四五五节晚自习到十一点。每节50分钟,间隔10分钟,但四五节没有间隔,连上110分钟(虽然如此,班级还是自发的会活跃10分钟)。之后回家就是写试卷了。

我的同学在干嘛呢?当我趴桌上睡觉的时候,他们在偷偷写自己买的资料。当我在偷偷写自己买的资料时,他们还在偷偷写自己买的资料。

学习环境-痛苦的成因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疑惑,既然都在偷偷写资料,为什么我还要晚上写试卷,白天睡大觉?另外,难道就没人听课吗?

对我个人而言,写试卷是需要全神贯注的事情,讲究一个连贯性,也就是一口气从头到尾,如果被打断了会让我懊恼,并且明显降低完成质量。显然课上不合适写试卷。晚自习有时间会写一张试卷,但远远不够。

为什么没人听课呢?因为大家不傻,不是死脑筋,都明白上课已经对自己无用了(讲课质量占一部分原因,学生自身实力占一部分原因)。他们真正需要的是刷题,解题。他们别无选择,这是在教育资源不足的情况下,提高成绩最简单成本最低的方法

那为什么不坦诚一点,让学生光明正大地写呢?一部分是学校骇人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另一部分是大量的作业。关于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后面再着重讲。有些老师比较放得开,默许学生写自己的资料,偶尔会吐槽一句。有些老师就不让写,所以就只能偷偷写,或者写他那一科的资料。当然,为了顾及老师的面子,写一会还得抬个头假装自己在听课。

学校的形式主义,最明显的一点在于过于频繁和劣质的考试。上午早自习和第一节课连起来可以考张数学或者语文。三四节课连起来(这是最恶心的,考完了还要上一节课,这是人干的事?),或者四五节课连起来可以考张理科单科。下午一二节,或者三四节课连起来可以考张理科单科(甚至出现过下午连考两门的情况)。晚自习,周一三用二三节考数学,周二五用二三四节考理综,周四用一二节考英语(顺序也许有错,但几乎每天晚上都有考试)。周六正常上课(也有考试),但是没有晚自习,是一周内唯一的小半天休息时间(但是还是有一样多的作业)。周日是考试日,上午考两门试,下午考两门试(一共五门,每周轮换着考),白天考完,晚自习发答案,但是不一定讲解。

考试频繁不说,还劣质。包括劣质的试卷,劣质的考试过程,劣质的订正处理,从头烂到尾。

考那么多试,试卷从哪来的?有找其他学校要的(从一般到优质不等);有学校自己出的(质量较差);还有从网上找的(质量从较差到良好不等);甚至有花钱买的,十几块能买一沓子,质量奇差无比。对于这些试卷,有的老师还会自己核验一边,有的老师直接拿来考试,错题错数据都有,令考生头疼,令学生悲哀。质量差,大方面体现在试题不合理上。简单卷子全简单,不知道写了干嘛;难卷子从头难到尾,用于折磨考生,适合讲解但不适合考试;难度中等的,要么是中规中矩,平时都写烂的题型,要么是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偏怪题(但是不难,类似于脑经急转弯)。还有一方面体现在印刷质量上,最经典是,几乎没有哪张有图像的试卷不需要老师上黑板重新再画一遍。看不清和歪印漏印更是家常便饭。

考试过程也是相当折磨人的。前面说过,大部分考试都是用几节课连起来做的,一般都会缺个十分钟。比如数学两个小时,就是用两节课和两个下课拼成的,一共110分钟。这还算好的了,有的时候能缺个三十分钟,有的时候又能多出来个几十分钟,欲言又止。下课时听着外面玩闹的声音,是真的炫目(羡慕)啊。最痛苦的是二三节课用来考试时,第二节课下去跑个操回来接着考(当然也有偷偷把试卷带着,边跑边看的,或者边跑边想题目的人)。我每次跑完回来气喘吁吁的,一片茫然,也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订正呢,也有几种方式。第一种,课前公布答案,把每题题号写黑板上让学生写正字代表错题,课上只讲错的最多的几道题。第二种,公布答案,课上让学生提出题号,挨个讲解。第三种,把打印好的答案分发下去,讲解部分题目。第四种,把答案发下去,让学生自己打印看。这些还好,问题是订正的时间。语数英三科,每周三天有课,理科三科都是每周两天有课。然后考过试卷,接下来几天也不一定就讲解。大部分试卷等要订正的时候,已经过了一两周了,在包里都要翻半天,拿出来都觉得陌生。有的试卷更是攒了半个月或者好几张才开始订正,有的甚至就没有下文了。

对学校来说,考试的目的在于考试,正如上课的目的在于上课。对学校来说,学生的时间宝贵,需要加长学习时间减少休息时间,但是可以浪费在考试上。忽视了目的,而过于关注手段本身,必然导致形式主义。另一个是官僚主义,通俗点说就是,学校的某些领导一拍脑门觉得“我有一个想法,我觉得这样子好”,然后把千奇百怪的,严重脱离学生实际的想法施行下去:

站着早读;对学生分组按成绩排名,最差的一组给最好的一组交钱;开设”部分考试“,考试的人留在班级,不考试的人去其他教室;搞末尾淘汰,每学期都扬言说成绩垫底的要调去其他班级(只有高一时真的干了,后面没人信了);搞家长恐吓,威胁作业质量不佳的学生说要让家长领回家;极力鼓动学生中午住校,但是严查,不允许在宿舍学习(本来中午就一个小时左右,住校还能多学一会不成?);周考,月考都要排名,但是不公布,经常是老师离开后,学生自己”偷偷地“去办公室看册子(指一堆人围在一块看);除了上下学,校内不允许骑车(我每节下课都骑去小卖部,才不管他),安排人员监督(我从小卖部回来遇见过一回,正好有辆小货车在前面,我紧跟在车后躲过一劫);花10万买五台吹得天花乱坠,实则依托答辩的”超级在线学习机器“,然后没过三天就锁小教室吃灰了;为了学校形象,毕业时禁止撕书撕试卷(说是怕学生复读还要用);以关心学生健康为由,赶走校门口的小摊,让学生到校内食堂吃(在校门口那么多小摊贩,学生本来顺手就可以买到早饭晚饭,之后就只能大老远跑到食堂排队了,学校当然是为了多分点食堂钱)。还有很多奇葩东西就不一一列举了,简直是罄竹难书,总之都是恶心学生,吃力不讨好的东西。

不过种种奇奇怪怪,为难学生,迫害学生的规矩活动啥的,大部分都没能持续下去,因为领导又拍新的脑门了。学生日常感受最深的是,大量的作业。晚自习五节课,两节课考一科目,剩下四科一门一张试卷当作业,作业质量当然也不咋地。然而这一套下来,学生再也腾不出时间自主学习了。显然每个人的情况不同,统一跟着进度只会浪费时间精力,极其低效。因此,为了腾出更多的时间,为自己的学习查漏补缺,绝大部分人选择放弃上课,在课上完成作业和写自己的资料(也就是针对弱点学习)。

居家学习-反抗无意义内耗

我的基础比较薄弱。当经过大量的考试后,我明白了,我的弱点在于基础。我应该先打好基础,否则做多少试卷都是没有用的,但是我上哪找时间,去完全地、安静地(前面提到过,我需要全神贯注做事时不能被打断)走一遍基础呢?再待在学校教室里学习,还是要每天承受着各种上课,考试,和各种突如其来的变故,还是要配合学校做无意义的面子工程,这样的矛盾一直压在我心中。又是一次该死的数学考试,老师以看时间会影响考试为由,拿走了我的电子钟表,却不成想这成为了一个导火索。我的数学试卷往往是写不完的,这让我对时间特别敏感和焦虑。想到要看不了时间,我的压力瞬间就直线飙升:

就好像穿一件放在衣柜里很久的衣服,刚把一只手套进去,猛然发现上面挂着一只蜘蛛,还结满了小蜘蛛网一样(之后我每次穿旧衣服前都得抖一抖);就好像夏天深夜入睡前发现被子上有只蛆,然后抬头看到天花板上还有一堆蛆虫在蠕动一样(来自隔壁房间柜子里一袋腐烂的水果)。

疲惫不堪的精神,平时心中的不满,对居家学习的诉求,加上瞬时的压力和愤怒,让我情绪爆发了。我再也忍受不了这样无休止的内耗,我再也不想因为任何理由在这里接着待下去。我站起身来,撕掉试卷就夺门而去(算是破釜沉舟了,表达我的反抗,以及断绝被劝回来接着考试的可能)。

巧合的是,我走出门,刚到学校中间的广场上,就遇到了校长。他看我的行动和神情不对,问了我的缘故,我也如实回答了我的情况和想法。他支持了我的想法,让我去找教导主任,他要给教导主任打个电话。(这个电话应该起了不少作用,也算是得助了,后来毕业时去找他道了谢),我也就回去找教导主任了,然后就是一场极具压力的对话。

“你知不知道你这样做,按学校规定我完全可以把你开除。学校里没有哪个领导哪个老师,会听到说‘这孩子考试时撕掉了试卷’,然后还不同意开除你的。“(短短两句话,先是开除的下马威,视图震慑对方让对方服软。同时强调过错,从规定和舆论两方面压倒对方,让对方无话可驳。简短却非常高明,不愧能当上教导主任,说话确实有手段)

”我知道,我不怕被开除。“

”如果把你开除了你会怎么样?“(这里应该是想,引导我自己说出被开除的后果。从我嘴里说出来,比从他嘴里说出来会有震慑效果。)

”会恨你。“(不按套路出牌)

”学校按规定开除你,你恨我有什么用?”

“我知道,但我会一直恨着你。”(直球)

“好,你说说你考试为什么要把卷子撕了。”(无话可说,只好进入正题)

后面自然是我再次陈述了我的想法。

“那你怎么知道你这样做是对你的成绩是好是坏呢?(质疑)

”我二模时回来考试,如果名次下降了,我就回学校读书。“(信誓旦旦)

……

“你去给班主任道个歉(数学老师是我班主任),然后跟他说吧。他肯定被你气到了。”

教导主任这一关算是过了,然后我去找了班主任,交谈的过程我忘了。

”好,我认你狠了。你回家想待到什么时候待到什么时候。但这学校也不是你讲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你什么时候要回来了提前打个电话,然后回来就别走了。“(班主任老傲娇了)

不过于我而言,这是一场豪赌。临近高考,回家复习,这是小县城里闻所未闻,几乎不可被接受的。也就是说,如果回家学习,学成功了一切安好,学失败了万劫不复。如果失败了(比如高考失利),这将是抹在农村孩子人生史上的黑暗一笔,我,我的家人,是要被家族亲戚、街坊邻居讽刺挖苦一辈子,一辈子抬不起头的(除非我后来赚了大钱,毕竟对乡下人来说,钱才是学习的最根本目的)。尽管我并不是太在意面子,我不会一辈子待在小县城里,但我的父母,祖辈没法跟随我离开家乡,和别人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这样的日子起码要熬个不少年,是要折寿的。

我回家待了20多天。头三天,我规划了这20天,每天要学习些什么,每天早上8点学习到晚上10:00。上午巩固基础,下午学习进阶知识,晚上写题目和试卷。不得不说,因为是为自己量身定制的学习方式,再加上有主动的动力,这样的学习效率比在学校要高得多,使身体和心理都得以舒缓下来。这20多天成了后期学习的一个重要提升,在之后,因为我的基础得以巩固,很多以前做上十遍八遍也搞不懂的题目,都迎刃而解了。做题做试卷的效率明显快了很多,写理综的时间也没有以前那么紧迫了。以前写理综,按规定的时间差不多只能写两科,每次只能留给生物大概十分钟不到的时间,题目都来不及看完就得涂个答案上去。之后每次差不多都能写完了,心情也愉悦很多。

之后,我回到了学校,但是拒绝上晚自习。我用原来晚自习的时间来做大部分的事情,让生活节奏也放慢了下来,每晚的睡眠时间得到了基本保障,白天也不用再犯困了。之前犯困也是个折磨人的事情,欲睡而不得,或者只能睡一小段时间。印象最深的一次,睁眼看整个世界都是绿色的,像是笼上了一层滤镜,几分钟都没法复原。我在想我是不是要瞎掉了,然后带着悲哀的心情又睡过去了。幸运的是,再醒来时就恢复了正常,没有永久损伤。

于是这最后的一段时间,反而成了我最快乐的一段时间,心中带着喜悦与快乐,面带微笑,看到整个世界都是幸福的。我明白自己正处在一个非常高效的状态,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确实有帮助,有实在意义的。对学校而言,服从性大于实际效率,但我打破了我身上的这个魔咒,我不再陷入无意义的内耗中,我不再因学习而焦虑,因为我已经最大化地在实际提升自己了,不是感动别人的内耗,也不是感动自己的假学习(用体力替代脑力,比如花大量的时间抄笔记,少量的时间思考)。

高考后,我像流水线上的货物,再次被挑选分流。在安徽,1.1%的考生能上985(31省市最低),4.1%能上211,14.2%能上一本,42%能上本科。我的分数能上四川大学的建筑和工商管理,中南大学的自动化和电子信息,西工大的航空航天,和山东大学的计算机(刚刚才知道计算机专业在青岛校区,有独卫不用洗大澡堂子,不然可能就去了)。最后选了离家里近一点的南航,好处是除了气温相差了一点外没有什么生活环境变动(溧阳的气候更温暖一些),坏处是南航这个B太过腐朽落后了。不过南航的计算机和山大的都是B+,不知道能不能碰一碰()。

总结

骗哥们可以,骗自己不行。不少同班同学因为配合学校工作而耽误了自己的学习,没有取得应有的成绩,实在是令人惋惜。但是后来的人,谁会因为他们配合了学校工作而记得他们;谁又会因为他们的努力与付出,觉得感动而不是可惜呢?

遥想当时我提出居家学习的时候,尽管这是一个对我有利无害的方法,但是我的父母竭力反对,我的老师觉得我是“快废掉的学生”,我的爷爷听说我不去学校了,急得一晚上没睡。几乎所有人都在明示暗示我:”我是为你好“,”你要接着在学校上课“。并且你也没法反驳他们说学校其实不好,否则就是最经典的”别的学生都能在学校上课,你为什么不行?“。又要自己家的孩子出众,又要自己家的孩子从众。这是很多人的通病。所以我只能强调居家学习的优点,而尽量不提学校的缺点,最终竟然奇迹般地做成了。

一切成败胜负最终还是要自己吞下的。所以对自己好一点,不要因为迎合他人而放弃自己,越是亲近的人反而越应当如此。如果一个人是真心为了你好,那你就更应该实实在在地去提升、去发展自己,而不是为了取悦ta去假装进步,最终陷入无止尽的内耗。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点个赞吧
点赞1 分享
评论 共4条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 Acoloco的头像-水波萌Acoloco等级-LV4-水波萌作者0
    • Acoloco的头像-水波萌Acoloco等级-LV4-水波萌作者0